我院组织开展“拒绝内耗 求职路上做自己”2026届毕业生主题班会
【人文学院讯 人文学院撰稿】金秋十月,当大四学子站在“从校园到社会”的人生转折路口时,求职焦虑、内卷和内耗成为萦绕在他们心头的共同课题。2025年10月12日,2022级以“拒绝内耗,求职路上做自己”为主题,面向全体毕业生全覆盖开展系列主题班会。这场“精准破局、赋能成长”的集体对话,既直面学子困境,更传递前行力量。
班会伊始,从“何为内耗”这一命题切入,清晰界定了精神内耗作为一种心理资源持续消耗的状态,指出其虽不源于体力劳累,却能引发深刻的疲惫、焦虑与无助感。为让学生获得直观体验,现场特别设置了“心理负重”互动环节,通过简单的行为坚持任务,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无形的心理消耗,进而生动地引出了“仰卧起坐型人生”——间歇性努力、持续性焦虑的现实写照,引发了广泛共鸣。
针对备受关注的“内卷”现象,班会回顾了近年来的网络热议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其本质为非理性的内部竞争与资源消耗。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深刻反思到,内卷压力既源于外部环境,如考试制度、社会竞争态势及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也根植于个体内心的自我苛求与人际比较。
活动最后发出“拒绝摆烂,马上行动”的响亮倡议,呼吁全体毕业生在求职道路上坚定信心、保持行动力,凭借不懈努力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22广告本科2班
班会从“何为精神内耗”切入,指出精神内耗是一种心理资源的持续消耗状态。针对“内卷”现象,班会回顾了2020年下半年以来“清华卷王”等网络热点,指出“内卷”本质是非理性竞争与资源内耗。同学们在讨论中反思,内卷既来自外部环境——如考试制度、社会竞争、传统文化中“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也源于个体内心的自我施压与人际比较。
在“如何行动”环节,班会提出多项实用建议:1.认识自我,明确方向:结合专业与技能,探索适合且具前景的行业;2.调整心态,拒绝焦虑:避免因他人成果而自我怀疑,保持定力与节奏;3.保持学习,持续充实:从完善简历、了解行业到每日阅读,重建积极状态;4.培养成长型思维: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积极面对挑战。班会还援引作家余华对“精神内耗”的看法,强调迷茫与困顿是成长的必经阶段,鼓励同学们用积极心态解读现实、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并通过阅读与心理调适缓解内在焦虑。
此次主题班会不仅为大四学生提供了心理支持与方法指导,也反映出高校正在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涯发展,助力青年在压力中稳健成长。
—22商务英语本科2班
22网媒本科2班全体同学参加“拒绝内耗,求职路上做自己”主题班会,指出当前毕业生普遍面临的“躺不下、卷不动”的困境:因周围人都很拼而被迫努力、简单问题复杂化制造忙碌假象、毫无意义地熬夜跟风延长工作时间......这些现象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在“你因何焦虑”环节,班会深入剖析了焦虑的根源: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情感冲突、突如其来的社会身份转变、考研考公考编就业的多重选择压力,以及网络上他人“成功学”带来的对比焦虑。班会特别播放了余华老师谈“精神内耗”的视频片段,余华老师深刻的见解让同学们对精神内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次班会强调:“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困惑和迷茫的时刻,正是因为经历磨合和成长才让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处于大四迷茫期的学子们,最好的缓解方法是选好一个方向,制定长远目标与短期规划,然后勇往直前。
—22网络与新媒体本科2班
一场覆盖全年级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对大四学子求职困境的“及时回应”,更是关注学生全周期成长”的生动体现。青春从无“标准答案”,求职路上的“内耗”也并非不可跨越。相信这场班会赋予学子的认知与勇气,终将成为他们走出迷茫、坚守自我的底气,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上,既能从容应对挑战,更能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