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组织开展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次心理委员例会
【人文学院讯艾丽晶撰稿】新学期,为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班级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桥梁”与“预警”作用,夯实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9月25日中午12点30分,在主教楼131教室召开新学期第一次心理委员例会。此次例会由冯敏老师进行主讲,各年级心理委员及栾翠红老师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栾翠红老师满怀热情地向在场各级心理委员介绍了新一任心理工作站站长冯敏老师。她表示,冯敏老师具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对学生心理需求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与专业的疏导能力。栾老师强调,冯敏老师的加入将为学院心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期望各位心理委员能积极与冯敏老师沟通协作,共同为学院学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在接下来的心理工作中携手并进,筑牢人文学院心理健康防线。
随后,冯敏老师开启专题主讲环节。他先围绕大学生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方面,用生动案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继而深入阐释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关键意义,着重强调心理委员作为“班级心理桥梁”的重要作用,从如何识别心理信号、传递心理资源到执行危机预警,为大家清晰梳理了心理委员的工作路径与行动准则。
接着,他简要阐述了关于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规划,并对心理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同时详细地讲述了心理委员考核制度的具体内容。他明确将从“日常工作落实、危机预警效率、班级反馈评价”三个维度进行量化考核,并指出考核由班级考核和学院考核两部分共同构成,以此推动心理委员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会议最后,冯敏老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心理委员是校园心理健康防线的“第一道哨兵”,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班级乃至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他希望全体委员能将此次培训内容落到实处,既要“留心观察”,及时捕捉同学的情绪变化;也要“用心陪伴”,用真诚与尊重给予同学温暖支持;更要“细心传递”,规范做好信息沟通与上报工作。
此次例会的召开,不仅让心理委员们在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与责任认知上实现全方位提升,更从机制建设、资源整合、队伍赋能等维度,为构建“预防-干预-成长”一体化的校园心理健康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守护学子心灵健康、推动学院心育工作专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