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学思践悟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求是》重要文章专题学习活动
【人文学院讯 王嘉瑜撰稿】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的精神,进一步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家国情怀与强化责任担当,2025年11月11日17:20,人文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第38、40期入党积极分子于主教楼342教室开展集中学习活动。此次活动由人文学院学生党支部成员钟涛主持,孙瑜霞老师主讲。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重要文章,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明确指出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辉煌中国历史、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深厚根基。文章如指南针般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方向,既彰显了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磅礴底蕴,也为全体中华儿女凝聚团结力量、共赴复兴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激励青年一代勇担使命的精神旗帜。
学习过程中,主讲人钟涛紧密结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学校发展实际,对文章精神进行系统解读与深度阐释。她强调,当前学校正全力推进内涵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如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在教育教学中,要以文章精神为指引,将“五个认同”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既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培育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同时,钟涛围绕“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结合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着重讲解了对党忠诚的政治内涵,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践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更是新时代青年必须坚守的政治责任。
在总结展望环节,主讲人从文化传承、实践赋能、团结协作、青春担当四个维度,号召全体学员将文章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学校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同频共振,离不开每一位师生的同心聚力:教师要深耕教学科研,挖掘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打造浸润式育人场景;学生要主动参与国情研学、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深化情感认同。这种上下一心的团结力量,将成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提质、校园文化繁荣的强大动力,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校园各个角落。
本次集中学习让全体入党积极分子收获颇丰、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心灵、融入行动。在学习生活中,将以更饱满的热情钻研知识、锤炼本领,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主动投身民族地区帮扶、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在集体中,将以包容互鉴的心态团结同学、互帮互助,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号召,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为学院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青春力量。